Epic Games CEO Tim Sweeney表示,他不明白为何数字商店要标记一款游戏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AI。

原因在于,本月初,X用户 Matt Workman 发帖称:“Steam 和所有数字市场都应该放弃‘AI制作’的标签。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周三,Sweeney在看到了这篇文章后进行了回复,表示他同意 Workman 的观点,因为在他看来,未来AI将大规模地应用到游戏中,以至于它的存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同意,AI标签对于艺术展览中披露作者身份以及数字内容授权市场(买家需要了解版权情况)都很有用。但对于游戏商店来说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人工智能几乎将参与未来所有游戏的制作。”
当另一位用户表示“顾客有权知道”时,Sweeney回复道:“为什么只局限于人工智能的使用? 我们完全可以强制披露开发者使用的洗发水品牌。顾客有权知道,哈哈。”

自2024年初以来,Steam要求开发者在向 Steam 提交游戏时披露游戏中是否使用了生成式AI。
除了披露是否使用了生成式AI之外,开发者还必须详细描述其具体使用方式。这些信息随后会出现在游戏商店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披露”板块。
例如,《ARC Raiders》的 Steam 页面写道:“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使用程序化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来辅助内容创作。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最终产品都体现了我们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表达。”
那些未必支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玩家,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仍然想要购买这款游戏。
Epic Games Store没有这样的要求,而且根据 Sweeney 最近的评论来看,Epic 商城似乎不太可能实施这些要求。

提炼
· Sweeney:数字商店“AI制作”标签无意义,因AI将普遍参与游戏开发。
· Steam:自2024年起要求披露AI使用及具体方式,信息展示在商店页面。
· Epic:暂无类似要求,短期也不太可能实施。
总结
在版权与内容授权场景,“AI标签”有参考价值;但用于面向消费者的游戏商店,Sweeney认为意义有限。行业监管与平台政策仍在演进中,玩家的信息权与开发效率之间的平衡,短期内难有统一答案。
小编点评
标签之争本质是信息透明与使用场景的边界讨论。若平台能把披露点聚焦到版权归属、训练数据合规与风控,而非泛化的“是否用AI”,或更能兼顾玩家关切与开发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