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与巨像》总监上田文人近日在20周年专访中透露,该作最初受《战地1942》启发构想为多人合作游戏,后因PS2技术限制转向单人沉浸式体验开发;原型"NICO"曾展示多玩家共战巨像设计,但团队通过聚焦16场巨像战斗、极简叙事与空旷世界塑造,反而成就了其独特的孤独美学与情感冲击力。
上田文人透露,在开发初期他深受《战地1942》64人在线对战模式的震撼,当时曾坚信"这就是游戏的未来"。这种热情直接催生了代号"NICO"(Next ICO的缩写)的概念原型——在该段收录于游戏预售特典的试做影片中,清晰展现了多名玩家策马共战巨像的场景,其合作讨伐模式与后来卡普空推出的《怪物猎人》系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技术限制迫使团队做出重大调整。上田坦言:"当我们意识到缺乏实现愿景所需的技术资源时,不得不放弃在线合作构想。"这一转折却促使他对游戏本质进行深度反思。随着年岁增长,他逐渐从追求在线竞技的刺激,转向探索单人游戏的沉浸美学。"如何在没有其他玩家参与的情况下,依然创造出生动的世界体验,这成为了我的新课题。"
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蜕变,最终造就了《旺达与巨像》独特的艺术气质。你们对此怎么看呢,喜欢这部作品吗?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