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格,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又称电子人、机械人、生化人。只要对赛博朋克文化稍微了解些的朋友相信都听说过这个概念,比如游戏《赛博朋克2077》里的罗伊斯、电影《攻壳机动队》中的生化人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赛博格。
《阿里塔:战斗天使》中的赛博格形象
而这一概念,不仅只存在于艺术作品中,其实我们一直以为欧美科幻电影中的机械改造人类离现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近年来部分肌体的“机械化”已经被开始慢慢应用于医学,比较有名的如“机械心脏”。
人工心脏的运作
64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或许就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赛博格人。但很可惜的是,当我们认知他时,却是6月20日传来的死讯。
科幻照进现实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人公彼得·斯科特·摩根是名渐冻症患者。渐冻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患者瘫软、无力,到后期肌肉萎缩失去控制以至一动不能动,身体像“冰冻”起来,甚至连控制呼吸也无法做到。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患有渐冻症。
2017 年,彼得被确诊为渐冻人,医生判断他只剩下 6 个月寿命,这位思想超前的科学家拒绝“简单的活着”,他决定通关科技与手术成为“赛博格”,不得不感叹此举的疯狂。在当时他的众多器官还处在健康状态,这种激进冒险的想法不被人们理解,他的手术需求受到了医生们的拒绝。
2018年7月,在多次劝说后,彼得终于拥有了一套可以维持生命的外接系统。他在改造手术前曾兴奋得表示:“我打算做一只人类小白鼠!这就像是一次科学实验,不管手术结果好坏,我们都能从中学到东西,并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两年之内,经过多次手术,在眼动追踪、语音合成、虚拟化身等技术帮助下,彼得 2.0诞生了,此举无疑是人类为打败渐冻症做的最极端的一次尝试。他的身上插着4根管子,一根在喉管,支撑他呼吸,一根连接消化系统,被其戏称为输入,两根连接膀胱和结肠,用于排泄,即所谓的“输出”。
科学现身的热情、实验中展示的先锋研究、面对绝症的乐观,无一不让人产生强烈的感触。
彼得2.0的诞生
这个拿自己生命做实验的先驱者在患病拥有着许多闪光头衔,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机器人科学家、公司高管、巡回演说家……
机器工程和物理学背书让彼得能够了解到前沿知识与技术,背后高端研发团队的支持,殷实的财富积累,汇总在一起,一切好像都是命运的使然。
眼球追踪技术使他能够在70厘米外看清电脑屏幕上的细节并且同时操控多台计算机。进行过全喉切除手术的他已经无法讲话,但是可以通过操纵眼球和肌肉进行打字。他的虚拟形象结合了语音克隆技术,可以通过识别语言模拟彼得讲话时的表情,代替他面对采访或是进行演讲。
这个虚拟形象还可以进行自我学习,他拥有了彼得的声音以及容貌,虽然只是个很普通的人工智能,甚至有时还会犯一些小错误,却让人看到了生存的另一种形态。
对外虚拟形象
而随着病情加重,彼得甚至连眼皮都无法眨动,更别说控制眼球,好在因特尔的脑机接口技术,让他能够通过意念来进行沟通。这副彻底半机械化的身体和智能科技帮助他更好地生活、研究,Ai智能成为他最好的伙伴。
还是和平常一样微笑着
无法抛弃的躯体
当彼得换上渐冻症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呼吸,不能吃东西,没有嗅觉,没有味觉,触觉反而变得很灵敏,能感觉到瘙痒,但永远挠不到,只有眼睛、耳朵和大脑还在活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境况令人想到了一个词——“生不如死”。
有种缸中之脑的可怕感了
而彼得却找到了一种“享受”高位截瘫的诀窍,想象自己在一家豪华SPA酒店,经理坚持要你把脚翘起来,一动不动地享受服务。这种幽默乐观的强大心态或许才是他成为赛博格之父的真正原因吧!
彼得接受公路商店采访时讲述的看法
一个人的肢体被机械化改造多少才能算得上是一个赛博格呢?有人将是否能够影响人类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当做评判的标准。
而今多数人目前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将手机植入身体,每天遨游在数据的海洋,是否也是一个赛博格呢?
不论赛博格是否会如影视作品一样在未来产生伦理问题,彼得无疑在医疗事业用生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人与机械的共生。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纪录片《彼得:人类赛博格的诞生》以及自传《彼得2.0》,怎么说也是见证了一段历史。
如果有一天赛博格科幻成真,你是愿意延续生命升级成为2.0的自己,还是安然的就此结束?未来很远,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