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非要用日本做法,人均2000不仅吃不饱,还要被PUA?

来源:游戏青年社

责任编辑:游戏青年社

发布时间:2022-03-14 18:15:48

两颗上海青菜心配上一粒猪油渣。

两瓣皮蛋上点缀两片菜叶。

这样的菜品如果出现在人均2000元的套餐中你会作何反应?

近日,“中餐日作Omakase”这个词一度冲上了热搜。

简单来说就是中餐模仿日式料理中Omakase的做法——没有菜单,不能点菜,所有菜品依厨师的心情而定,上什么你就吃什么。

这不,上海南京路一家号称“国内第一家中餐Omakase”的餐厅就火出了圈,不过与其说是“爆红”,不如说是“爆黑”。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吐槽店家太坑,不仅价格高昂,还吃不饱,甚至还会被店家PUA。

在这家店人均2000+的套餐中,除了上述的青菜皮蛋以外,你甚至还能吃到一片鸡。你没有听错,就是“一片鸡”。

据传,厨师在做好这道招牌“贵妃脆皮鸡”后,会端着整只鸡巡场一周,先让大家闻闻味儿,然后再端回后厨,只取其最“精华”的一片供你享用

我就想问问剩下的鸡去哪儿了?是员工餐吗?


「不如当员工」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还有更离谱的。

看到这份干炒牛河的时候,社社确实是绷不住了。

和我家楼下路边摊大姐炒的牛河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只能说毫无区别,我愿称上面那份为“宝宝版”。

并且在这里就算吃不饱你也不能有任何怨言,要是惹得大师傅不高兴了,他会扭头就走,在座的各位都没得吃。

或许是没见过世面,可在社社看来,这肯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黑店了。

一位名叫“大咕咕咕鸡”的博主更是在网络平台发文怒斥其花式宰客,获得了超过20W的点赞。


大咕咕咕鸡在文章中用词犀利

文章中描述就餐时的种种情形,比如“喂狗型上菜法”、“恐怖的就餐气氛”等让人感觉是花了高价去当个大冤种,并且还不是你有钱就能立马预约到的。

那么,即便这么坑,为什么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尝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傻钱多吗?

这里不得不说回“Omakase”,这个词来源于日语中的“おまかせ”,直译成中文就是“交给你了”的意思。

“Omakase”的就餐形式早在90年代就开始在日本的高级寿司店盛行,这些年渐渐地走出了日本,在海外大火

在国内,这类“Omakase”日料店的人均消费通常可以叫到800~3000元不等,可谓价格不菲。

同样价格昂贵,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去喷日料的“Omakase”呢?

其实关键就在于一个词——诚意。

从去市场亲自选材,到食材的处理,再到最后以料理的形式呈现在客人的面前,每一个步骤都饱含了师傅的用心。

例如大家熟知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直到90岁高龄仍然坚持亲自到市场挑选食材。寿司上的章鱼,切片前要让徒弟不间断地按摩至少50分钟以上。


小野二郎曾这么说过

单从选材上来说,不仅要选用当季最新鲜的食材,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当日“Omakase”的主题。

譬如春天的时候,师傅会制作油分较少的白身鱼等清淡料理,以樱花入菜,而秋冬则会使用味道更加浓厚的蟹、银杏、栗子等食材。

也正是因为连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都下足了功夫,才能让慕名而来的食客说出那句“おまかせします。”(就全权交给你了)

而厨师也会心领神会,“まかせてください。”(就交给我吧)

因此,“omakase”并不是真正的随便怎么样都行,而是一个成熟的料理人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自信和自豪,也是食客出于“主厨一定会拿出看家本领来招待我,会比我自己点菜更加高明”的信任。

说到这儿可能有社友会问,那是咱们中餐不配做“Omakase”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其爆、焖、煨、烩、烹、氽、炖等不胜枚举的烹饪手法更是其他料理难以企及的,比起日料,社社觉得,中餐更值得去狠狠营销。


满汉全席

可当下的“中餐日作Omakase”,虽然借鉴日料“Omakase”的营销形式,却只模仿了其形,没有领悟到其意。

咱就是说,我可以花这个价钱,但希望换取到的是上等的食材和厨师精湛的厨艺,而不是在一个装X的环境里用着精致的餐具,里面盛的却是我随便在哪个路边摊都能吃到的食物,还吃不饱。


食堂大妈都没你能抖

并且还是在咱们自己的地盘上。

但凡店家能花点儿功夫,搞个类似「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尝到的“茄鳖”那样的菜色,恐怕不仅不会被人喷,反而会被捧上天。


茄鳖的烹饪流程相当复杂

其实对于中餐“Omakase”,或者说中餐的高端化,早在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经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恰恰说就是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形式庄重。

现在的中餐“Omakase”只能说是学了皮毛,丢了根本,短时间内可能会吸引好奇者们的目光,但你很难说这是长久之计。

不过你要说他有多坑吧,愿打愿挨的事儿,况且他也不坑穷人。

热门游戏